在陕西的最南端,有一座宛如世外桃源般的小城——镇坪县。这里群山环抱,云雾缭绕,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一味珍贵的中药材——黄连。它不仅是当地百姓致富的“黄金草”,更是传承千年中医药文化的瑰宝。近日,记者走进安康市镇坪县,探寻当地发展黄连产业背后的故事。
把钱“存”进深山
“黄连是个娇贵的东西,从播种到收获,要整整五年时间。这五年里,得时刻盯着,选种、种植、管护一点都不能马虎。种子需在特定条件下储藏,一般保持1摄氏度左右的温度和一定湿度。播种时,首先要选饱满无病害的种子,每年11月份,温度在1-5摄氏度,湿度在30%左右时,在选好的林地进行播种,让种子休眠。等到次年3月份时做好除草、病虫害处理,经历两年生长后就可以移栽了。”在镇坪县城关镇友谊村黄连种植基地,种植大户胡树森一边清除黄连旁边的杂草一边向记者介绍黄连的种植过程。胡树森说,要选择土壤富含腐殖质且呈微酸性,疏松排水良好的林地。进行熏土后将土层翻起,去除杂物,混合枯叶枯草以增肥防虫。移栽则要选在阴天或雨后晴天,将健壮秧苗连根挖出,剪短根部,按一定行距株距栽种,当天挖的苗最好当天栽完,剩余的要妥善放置并在第二天移栽前用生根粉浸泡,以提高成活率。
胡树森是典型的“归雁”。几年前,他瞄准黄连产业前景,返乡发展起了黄连种植业。目前,他已流转村集体2000亩林地种植黄连,同时也带动了周边40余户农户在基地务工,村民王德寿一家两人在胡树森的黄连种植基地务工,年收入有30000余元。
黄连精加工生产线 记者 张松 摄
“友谊村黄连检测的黄连素含量为8.02%,高出药典2.5%,林下种药材,相当于把钱‘存’进深山,只要勤快,就能挣到钱。”胡树森向记者自豪地说。据了解,像胡树森这样的中药材种植主体,在镇坪县城关镇还有不少,目前该镇黄连种植规模逐渐扩大,计划以中药材种植为基础、中医药制造业为引领、中药材交易市场为依托、中药康旅融合为延伸,打造中医药全产业链,促进城关镇中药产业做大做强。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镇坪县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境内山多林深,平均海拔1537米。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气候也温和,年平均气温12.1摄氏度,空气相对湿度75%。土壤主要为砂质壤土,土质疏松,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2.57%,微酸性。黄连生长需要无霜期240天,镇坪是238天。冷凉、湿润的气候,适宜的遮阴度,良好的土壤条件与黄连生长习性高度吻合,为镇坪黄连品质形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镇坪黄连属味连、又叫鸡爪连,属毛茛科黄连属,野生或栽培于海拔1000-1800米的山谷凉湿荫蔽密林中。镇坪黄连驰名国内外,有宜栽面积35.8万余亩,其中林地25.8万亩,具有得天独厚的黄连栽培自然环境。
据了解,早在清咸丰年间,镇坪药农已占人户半数,药商往来络绎不绝。20世纪50年代镇坪改进栽培技术,进行黄连育苗,速生高产实验,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国务院表彰。20世纪60年代进行林下栽培技术研究,解决了林药、粮药争地矛盾,继而进行简棚熟地栽连及低海拔栽连实验获得成功,提高了单产。20世纪90年代黄连栽植面积约1.5万亩,产量达10万公斤,尚不能满足市场之需。
黄连成为镇坪首位产业首要品种
镇坪鸡爪黄连因质地坚实,色黄,味极苦,具清热、燥湿、解毒的功效,不仅是中医处方常用的品种,也是中成药的重要原料。2002年12月,北京大学医学院应用药物研究所对镇坪黄连进行检测,其黄连素含量达8.11%,高出《中国药典一部》规定标准4.51个百分点。2003年11月,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对不同产地和生长年限黄连的总生物碱含量进行测定,镇坪黄连生物碱含量达17.43%,居所检样品之首,镇坪黄连堪称全国黄连质量第一。
记者从镇坪县农科所了解到,早在1984年,镇坪县就成立了黄连研究所。2000年开始,研究所就开展黄连与玉米或经济林间套遮荫、熟地栽连、低山栽连等技术研究,林下黄连栽连平均亩产达到80公斤,熟地栽连平均亩产达到150公斤。2005年,又成立了中药材研究所,主要承担全县黄连基地建设、品种选育、高产优质等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和示范工作,为镇坪黄连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2013年1月,镇坪黄连通过了国家GAP认证,至此真正达到了“安全、稳定、高效、可控”的目标。2014年9月,镇坪“黄连1号”“黄连2号”通过陕西省非农作物品种评审委员会的认定。2015年取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2021年10月,镇坪县委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做强镇坪县首位中药产业的实施意见》,确立重点建设华坪、小曙河、城关3个万亩黄连基地,聚力打造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示范县、华坪中药名镇、友谊“中国黄连第一村”。2025年,建成中药材基地20万亩,黄连基地10万亩,实现中药种养收入10亿元以上。
“政府的扶持政策让我们吃了定心丸。现在我们种黄连有技术指导,销售也有保障。”一位种植户说,镇坪县黄连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据了解,为了推动黄连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镇坪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在种植方面,政府为种植户提供免费的黄连种苗和技术培训。专业的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种植户传授科学的种植方法和管理经验。同时,政府还鼓励种植户成立合作社,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提高黄连的市场竞争力。
在加工方面,政府加大了对黄连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批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提高了黄连的加工效率和质量。同时,政府还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研发黄连的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此外,政府还积极搭建销售平台,组织黄连种植户和加工企业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和中药材博览会,拓宽销售渠道。在政府的努力下,镇坪黄连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2021年,镇坪县委县政府将中药材确定为首位产业,将黄连作为首位产业的首要品种,大力推动育苗基地建设、林下黄连种植。”镇坪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镇坪县还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高校建立长期战略合作,成立“秦巴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强黄连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
中药全产业链企业集群加速崛起
镇坪县中药科创产业园坐落在该县牛头店镇,占地面积27亩,规划总投资2亿元。园区内中药材初加工及仓储物流标准化厂房、精加工生产线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且已全部建成并投产运营,为当地中药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们与中国药科大学等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成功开发出党参黄芪等口服液以及黄连牙膏、洗发水、护发素等中药洗护产品。项目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00个。”园区负责人张志刚表示。
据了解,近年来镇坪县坚持“飞地做加工、县域建基地、校企共研发、全域拓市场”的发展模式,成功引进陕药集团、一方平康、正大制药、安得药业等重点企业,实施中药配方颗粒、中药提取、中药饮片等多个项目。目前,已有200余家经营主体汇聚于此,中药全产业链企业集群正在加速崛起。
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镇坪县不仅聚焦于中药材产业,还积极探索“旅游+”“富硒+”等多元化发展战略,先后实施牛郎山药旅融合、大湖溪产业示范园区等旅游项目63个,培育形成小石山居、巴山硒院等露营基地(休闲农庄)61家。通过精心组织促消费活动,成功举办全国少儿围棋公开赛、“陕渝鄂”三省毗邻县区篮球赛等重大赛事活动。
镇坪黄连,这味生长在深山里的中药材,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它不仅是镇坪县的一张亮丽名片,更是中医药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我们相信,在当地政府、种植户、企业和专家的共同努力下,镇坪黄连产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续写深山里的“黄金”草传奇。
原文链接:https://www.xiancn.com/xzt/content/2025-07/02/content_7161840.htm
(来源:西安新闻网、西安报业全媒体编辑:李孟谦,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张松,手绘图:记者冯晓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