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奚涛教授、郑禄枫副研究员团队在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 (IF 11.05)上发表了题为“Emerging agents that target signaling pathways in cancer stem cells”的文章(全文链接:https://jhoonline.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3045-020-00901-6)。肿瘤干细胞已被证实是肿瘤发生、复发、转移和耐药的原因之一,然而,在临床应用中仍然没有靶向肿瘤干细胞的药物。小分子药物的结构表现出良好的空间分散性,其化学性质决定了它具有良好的成药性且小分子药物在药物开发中表现出巨大的优势,在市场上日益流行。信号通路比如 Wnt, Hedgehog, Notch, Hippo,自噬和铁死亡在肿瘤干细胞发生发展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靶向这些信号通路可抑制肿瘤干细胞的发生发展。本篇文章主要阐述了靶向上述信号通路且可抑制肿瘤干细胞发生发展的小分子化合物,并重点介绍了一些临床在用或者在研的药物,为开发靶向肿瘤干细胞的药物提供了思路和理论依据。研究生杨月为本文第一作者,奚涛教授和郑禄枫副研究员为本文通讯作者。
另外该团队还在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 (IF 11.05)上发表了题为“RNA-binding proteins in tumor progression”的文章(全文链接:https://jhoonline.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3045-020-00927-w)。RNA结合蛋白(RBP)具有高度动态的时空调节性和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哺乳动物细胞中含有超过1000种RBPs蛋白,参与RNA整个生命历程,包括调节RNA剪接、聚腺苷酸化、mRNA稳定性、定位和翻译等。每个过程的改变都会影响RNA的生命周期,产生异常的蛋白质表型,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了解RBP发挥功能的作用机制以及被调控机制可以更好的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机理。该文章主要总结了以下三个内容:第一,RBP的结构、类型、特征、数据库和预测方法;第二,RBP在各种肿瘤中的生物学功能及机制,以及被调控的机制;第三,以RBP为靶点的小分子抑制剂及临床药物追踪。本篇文章为基于RBP药物靶点的开发提供了有效的参考靶点。研究生覃海和倪海威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奚涛教授和郑禄枫副研究员为本文通讯作者。
(供稿单位: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撰写人:郑禄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