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教科奖008号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高等学校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按照《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教技〔2019〕3号,以下简称《办法》)、《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提名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的通知》(教科技厅函〔2020〕20号)要求,中国药科大学现对成果“基于生物材料为载体的纳米药物基础研究”拟申报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行为期5个工作日的公示(2020年6月15日—2020年6月19日)。对以下公示内容有异议的单位或个人请在公示期内实名提出书面情况说明。
联系人:郑懿
邮箱:390700170@qq.com
联系电话:025-86185520
项目类别:自然科学奖
项目名称:基于生物材料为载体的纳米药物基础研究
提名单位:南京大学
项目简介:生物材料为优良的纳米载体,人体安全性好,具有特殊的性能和功能,为人类攻克顽症及挽救生命的带来了新的希望,是当前医药与生命科学最重要的前沿研究领域。本项目围绕生物材料的理化及生理特性,聚焦药物临床治疗的关键科学问题和难题,在生物纳米药物的成形理论、构建方法、体内传输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和重要的科学发现。主要包括:
1.提出了生物材料“疏水中心”纳米成形理论,实现了强疏水药物的高倍增溶及非晶型高度分散,构建了多种超稳定生物纳米药物体系。
将疏水性固体药物与生物材料的疏水区域结合,并进一步以疏水区为中心,自然形成各种尺寸的生物纳米药物体系,充分保护生物材料的天然结构,用于各种药物的体内传输;进一步对纳米药物的结构、尺寸、表面性质进行基础性研究,集中归纳并剖析影响形成纳米结构及功能的关键因素,深入挖掘并揭示纳米递送体系的组装形成机制。
2.提出了载液体生物纳米体系“固化稳定”理论与方法,实现了强疏水液体药物的高倍增溶,高比重液体药物的高负载,并构建了固化的液体生物纳米体系,间接实现了气体分子的稳定负载,深入诠释纳米增溶微观机制。
根据不同生物纳米载体的构成及性能,构建了系列超强疏水及高比重液体分子的递送系统;并以白蛋白、转铁蛋白等为基元制备了系列高载量的难溶性液体纳米递送系统,同时赋予微粒制剂用于气体递送的新内涵。
3. 聚焦药物临床治疗的关键科学问题和难题,构建系列功能性生物物纳米药物,多途径协同增效病症的治疗作用,降低药物毒副作用,为纳米药物真正的临床应用做出了贡献。
针对抗恶性肿瘤转移与降低肿瘤耐药性的治疗需要,通过多种制剂要素协同组装,构建系列功能化自组装纳米粒,从纳米胶束、纳米脂质体到纳米团簇,针对性调控、重塑肿瘤特异微环境,协同其他肿瘤治疗干预手段,全程多环节联动增效抗肿瘤治疗。集中归纳并揭示纳米药物组装结构对肿瘤微环境调控及肿瘤治疗效果的内在规律。
申团队围绕这一问题,在高影响力的刊物上发表文章100余篇,包括PNAS、 Nature Communications(2 篇),Science Advance,ACS Nano,Small,Biomaterials等,累计引用达 3000 余次(Google Scholar),其中单篇最高引用 336 次,2篇论文被 ESI 评为“高被引”论文(Nat.Comm 2015;J Pharm Sci 2013)。研究成果被国内外同行在 Chem. Soc. Rev,PNAS,ACS Nano,Advanced Materials 等期刊上大篇幅引用,并被美国著名科技网站 Science Mission 作为首页新闻进行了专门报道,同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的资助。转化成果获得江苏省专利金奖,中国专利优秀奖。
主要完成人情况:
胡一桥 排名1,工作单位:南京大学;完成单位:南京大学;贡献:代表作1、2、4、5的通讯作者。
吴锦慧 排名2,工作单位:南京大学;完成单位:南京大学;贡献:代表作1、2、4的通讯作者,代表作5的第一作者;
孙敏捷 排名3,工作单位:中国药科大学;完成单位:中国药科大学;贡献:代表作3的通讯作者;
袁阿虎 排名4,工作单位:南京大学;完成单位:南京大学;贡献:代表作2的第一作者;
蒋陈晓 排名5,工作单位:南京大学;完成单位:南京大学;贡献:代表作4的第一作者,代表作1的第三作者,代表作5的第三作者
程宇豪 排名6,工作单位:南京大学;完成单位:南京大学;贡献:代表作1的共同第一作者
程浩 排名7,工作单位:南京大学;完成单位:南京大学;贡献:代表作1和代表作4的共同第一作者
乔倩 排名8,工作单位:南京大学;完成单位:南京大学;贡献:代表作5的第四作者
王开开 排名9,工作单位:南京大学;完成单位:南京大学;贡献:代表作1的第五作者
主要完成单位:南京大学、中国药科大学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1)Perfluorocarbon nanoparticles enhance reactive oxygen levels and tumour growth inhibition in photodynamic therapy
程宇豪,程浩,蒋陈晓,邱雪峰,王开开,郇威,袁阿虎,吴锦慧,胡一桥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5, 6 (1), 1-8
(2)Self-assembled PEG-IR-780-C13 micelle as a targeting, safe and highly-effective photothermal agent for in vivo imaging and cancer therapy
袁阿虎,邱雪峰,汤晓雷,刘伟,吴锦慧,胡一桥
Biomaterials, 2015, 51, 184-193
(3)PEGylated carboxymethyl chitosan/calcium phosphate hybrid anionic nanoparticles mediated hTERT siRNA delivery for anticancer therapy
谢颖, 乔宏志, 苏志桂, 陈明磊, 平其能, 孙敏捷
Biomaterials, 2014, 35 (27), 7978-7991
(4)Hydrophobic IR780 encapsulated in biodegradable human serum albumin nanoparticles for photothermal and photodynamic therapy
蒋陈晓,程浩,袁阿虎,汤晓雷,吴锦慧,胡一桥
Acta biomaterialia, 2015 14, 61-69
(5)Nucleolin targeting AS1411 modified protein nanoparticle for antitumor drugs delivery
吴锦慧,宋晨晨,蒋陈晓,沈馨,乔倩,胡一桥
Molecular pharmaceutics, 2013 10 (10), 3555-356